CBETA電子佛典缺字略解 | 回本期目錄 | ||||||||||||||||||
缺字略解(CB00046-CB000050)
《一切經音義》「他支」例:
上面引文說「他支」經文作「[口*他]吱」,所以從口,是為了取本字的「轉舌」音。為什麼要從口取轉舌音呢?因為這個字--[口*他]是梵語音譯的字。 所以[口*他]是音譯字,士何反或他箇反引聲[2]。義略。
經中[口*兄]咒互出,如:
受[口*兄]願經一卷(亦云最勝長者受咒願經)(CBETA版《大正藏》,《歷代三寶紀》,T49n2034_p0051a01) [口*兄]咒互出,經中所在多有,不殫引。 《正字通》:
《正字通》引《舉要》說[口*兄]本作咒,俗作[口*兄]。
[口*司],《一切經音義》提到二義:
從經文看,義當作「食之已復出嚼之」,現在說「反芻」。
《一切經音義》「鞬[口*它]」例:
[口*它]音陀,是梵語音譯,義略。
一例:「性常嚵[口*斥],生盲無目,人所棄捐。」(CBETA版《大正藏》,《正法華經》卷二,T09n0263_p0079a15) 嚵,《說文》:一曰喙也[8]。 《一切經音義》「鳥喙」例:
《大正藏》《正法華經》本例下校勘引宋、元、明諸版,[口*斥]字作哳。 《一切經音義》「纔哳」例:
纔,說文,帛雀頭色[9]。纔、嚵二字相關於鳥,同音。纔哳即啁哳。宋、元、明諸版嚵[口*斥]作嚵哳,亦當同纔哳,就是啁哳--鳥悲鳴。覆按經文「性常嚵[口*斥],生盲無目,人所棄捐」句,於義吻合。 注: [2] [口*他]者 士何反。(CBETA版《大正藏》,T54n2128_p0357b10) 揵[口*他] 梵語建他,古譯質朴,《正梵音》云:[口*獻]馱亦真言句也。(CBETA版《大正藏》,T54n2128_p0357b10)[口*他][珍-王+弓] 上,他箇反,引聲。(CBETA版《大正藏》,T54n2128_p0558c13) 按:上之士何反,以 [口*他]從「口、他」,而「[口*他][珍-王+弓]」作「他箇反,引聲」,所以疑士為土形誤,「士何反」應為「土何反」。 [4] 轉引自《大漢和辭典》卷二,頁953咒字例。 [8] 轉引自轉引自《大漢和辭典》卷二,頁1182嚵字例。 [9] 轉引自轉引自《大漢和辭典》卷八,頁1212纔字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