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已巳略述 |
回本期目錄 | |||
《大正藏》和《卍續藏》龐大的字數量,在輸入和校對上,如果沒有相對的人力,或有效的發展輔助工具(如「看圖校對程式」),單靠愚公移山的精神,雖然有朝一日也會達到目標,但是那「有朝一日」不可測,《大正藏》和《卍續藏》的完成日,也一樣不可預測!那麼對廣大期待者來電或來函的詢問,回答的,恐怕也是「不可說不可說」之類的話了!如果是這樣!失望之情可以想見,而煩躁之心也可以想見! 一、「己」字
中宮也 戊己皆中宮,故中央土,其日戊己。注曰:己之言起也。律厤志曰:理紀於己。釋名曰:己皆有定形可紀識也。引申之義為人己,言己以別於人者,己在中,人在外,可紀識也。論語:克己復禮為仁。克己言自勝也 萬物辟藏詘形也 辟藏者,盤辟收斂,字像其詰詘之形也。此與巳止字絕不同,宋以前分別,自明以來書籍閒大亂,如論語莫己知也、斯己而巳矣,唐石經不,宋儒乃不能了。居擬切,一部 己承戊象人腹 大一經 凡己之屬皆己 古文 己亥三豕者,己與三形似也。(11-647) 【要點】: 一、解釋己為什麼是中宮; 〔借〕(中略)按:己即紀之本字,古文象別絲之形,三橫二縱,絲相別也。(中略)又會為台。禮記大學:人之視已。中庸︰施諸己而不願,亦勿施於人。按︰字實當作已止之已,借為台也。(11-647) 【要點】: 一、解釋己為紀的本字; 己蓋其古文變之,與革韋民之例相同。其字得託名中宮,乃借己為臍,謂土居中央以運旁,如爾雅言所謂齊中者也,齊即臍之省文。(11-647) 【要點】:以上以齊臍字解釋是借己為臍,所以託名中宮。 按:己為戊己之己,如禮記月令:其日戊己。爾雅釋天:太歲在己曰屠維,月在己曰則。巳為辰巳之巳,如書召誥:越三日丁巳。儀禮少牢饋食禮:日用丁巳。(中略)即所以、是以之以。(中略)又,,隸亦變作巳,所以、是以字,即作巳。見帝堯、楊著等碑。徵之經典,禮記檀弓:則豈不以言、豈不得休巳,以作巳字用。孟子一書,以以為巳最多。梁惠王:無以則王乎?公孫丑:木若以美為。滕文公:不以急乎、不以泰乎之類。禮記內則:由命士以上。釋文以或作巳。論語先進:毋吾以也。釋文以,鄭本作巳。又,易損:巳事遄往。釋文巳,本亦作以。論語微子:其斯而巳矣!漢石經殘字作以。詩文王,毛傳:帝乙巳上也。釋文:巳,本作以。禮記雜記鄭注:而哀巳殺。釋文:巳,或作以。蓋惟巳以一字,故互相通作也。檀弓鄭注云:以與巳字本同。孔疏云:巳以兩字,本昔是同,故得通用,後世始以巳義異。又,說文篆,戊己之己作,古文作;辰巳之巳作,反巳為作。是俗於戊己、辰巳字以有鉤、無鉤為分別。據說文,無鉤用之戊己字尚可,用之辰巳字殊不可。又,俗以終已之已鉤連上畫作巳,以人己之己,次畫出左邊作,亦之不得其實。然說文終已即作,與人己之己絕不相涉。(11-648-649) 【要點】: 一、己字是十天干中戊己的己; 《說文說》: 巳已本同字同音說
【要點】: 一、徵之說文、古碑、淮南、史、漢、釋名諸書,說明辰巳之巳和既已、已止之已,本無二字、本無二音; 【綜述】:綜合以上諸說,己已巳的關係是,己和已巳字絕不相涉;已巳字本同字、同音;以隸變作巳,以和巳字也同字、同音,後世才判別以巳為二字。 二、「已」字 用也。反巳。賈侍中說,巳意巳實也。象形 羊止切。(11-769) 《段注》: 用也 (中略)。反巳。 與巳篆形勢略相反也,巳主乎止,主乎行,故形相反,二字古有通用者。羊止切。一部。又按,今字皆作以,由隸變加人於右也 賈侍中說己意巳實也,象形 己各本作巳,今正。(中略)賈與許無二義。(11-768) 【要點】: 一、已字和巳字篆文形勢相反,古通用; 《繫傳校勘記》: 意即薏苡,段改己意非是,類聚可證。(11-768) 【要點】:上面引文駁段玉裁改巳意為己意。 《席記》: 鄭注檀弓,豈不得以下云:以,已也。以與已字本同。釋文,古以字,疏,以用之,以與休已之以二字古昔本同,故得假借為用,後世二字之義始異。桉此注,則休已之已可即當用之。(11-768) 《繫傳校錄》: 己意以實也,大徐:己意已實也。案:以已皆之變文。(11-768) 《徐箋》: 今按戴氏侗曰:賈侍中說意即今薏字。是也。蓋本作,象形,即篆之橫體,之本義謂薏實,因為語詞所專,又加為薏字,久而昧其本義矣。已止之已,與以用之以,原無二字,鄭注檀弓云以與已字本同。是也。訓為止而又為用者,(中略)漢隸字即由篆而變隸,楷又變為已。此二義所用既廣小篆,稍變其體(中略)以識別;後又加人旁(中略),而隸變為以。於是字形既分、字義又別,遂判然為二矣。(11-768-769) 【要點】: 一、說明本意是薏苡實,因語詞奪用,加為薏字; 用也,反巳,今亦作巳。(11-771) 【要點】:以上說明已作巳字行。 《群經正字》︰ 能左右之曰以之以,經傳皆作以。詩何人斯,釋文,,古以字。漢書以皆作。張謙中曰,,秦刻作以,說文不加人字。(11-771) 【要點】:《群經正字》:已,經傳都作以,是以的古字。 【綜述】:綜合以上諸說,是以、已、巳三字同源,可通用、假借。清以後才判然有別,以以作所以的以、已作為已然的已,巳為辰巳字。 三、「巳」字
巳也。四月陽气巳出,陰气巳藏,萬物見,成文章。故巳為蛇,象形。凡巳之屬皆巳。詳里切。(11-760) 玉篇:徐里切,嗣也、起也;又,弋旨切,退也、止也、此也、也、畢也,又訖也。(11-760) 【要點】:以上引玉篇解釋巳字音義。 當作巳也,借為巳止之巳,李陽冰說。 (11-760) 【要點】:以上說巳借為已。 《繫傳》: 四月巳,主蛇。律厤志曰:巳盛於巳 上巳音以,下巳音似。詳紀反。(11-761) 【要點】:以上說巳有二音──以和似二音。 律書曰:巳者,萬物之巳盡也。律厤志曰:巳盛於巳。淮南天文訓曰:巳則生,巳定也。釋名曰:巳,畢布,巳也。辰巳之巳,既久用為巳然、巳止之巳,故即以巳然之巳釋之。(中略)自古訓故有此例,即用本字,不異字也。小雅斯干箋云:似讀為巳午之巳,巳續妣祖者,謂巳成其宮廟也。此可見漢人巳午與巳然無二音,其義則異而同也。(11-761) 【要點】: 一、解釋巳字音義; 《徐箋》: 祀巳聲,許云祀無已也,此亦漢人祀讀若已之明證;今讀若似者,聲之轉耳。(11-761) 【要點】:以上說巳讀若已,清時讀若似者,是聲之轉。 已也。四月陽气已出,陰气已藏,萬物見,成文章。故巳為蛇,象形。凡巳之屬皆巳。詳里切。 已也者,巳已聲相近。李陽冰曰:辰巳之巳借為已止之巳。釋名:巳,已也。陽氣畢布巳也。子思論詩:於穆不已。孟仲子作於穆不似。斯干,正義云:古者,似已字同。容齋三筆:律書釋十母十二子之義大與今所言同,惟至四月云:其於十二子為巳,巳者,言陽氣之已盡也。據此,則辰巳之巳,乃為矣音。顧炎武曰:吳才老韻補,古巳午之巳,亦讀如已矣之已。漢律歷志,振美於辰,已盛於巳。史記,巳者,言陽氣之已盡也。鄭玄夢孔子告之曰,起,起,今年歲在辰,明年歲在巳。愚案:古人讀巳為矣之論不止此。淮南子:斗指巳,巳則生,已定也。說文,巳,已也。四月陽氣已出,陰氣已藏,萬物見,成文章。故巳為蛇,象形。釋名:巳,已也。陽氣畢布巳也。詩,似續妣祖,箋云:似讀為巳午之巳,巳續妣祖者,謂巳成其宮廟也。五經文字,起從辰巳之巳。白虎通:太陽見於巳,巳者,物必起。(中略)詩,江有汜,亦讀為矣。釋名:水決復入為汜,汜,已也。如出有所為,畢已復還而入也。以享以祀,亦讀為矣。說文:祀無已也,從示巳聲。公羊傳何休註:言祀者無已,長久之辭。釋名:商曰祀,祀,已也。新氣升,故氣已也。今人以辰巳之巳讀為士音,宋毛晃曰:陽氣生於子,終於巳,巳者,終已也,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,故又為終已之義。今俗以有鉤為終已之已,無鉤為辰巳之巳,是未知字義也。馥案:玉篇,辰巳字,音徐里切,又也旨切,即為已止之已。廣韻上聲,已,羊已切,訖也;去聲,已,羊吏切,過事語辭,是已止之已,有二音也。馥案:謂已止,當借字,本書矣語,已詞也,其字從。二王書以為陳以歷三世。是古本作以。廣雅:已,也。(11-761) 【要點】: 一、巳已聲相近,巳借為已字; 已也 已即部中字。漢書作,史記作以及已。篆惟一形,隸有三體。以已說巳者,示部祀,祭無已也。4讀若巳,皆篆從巳午字;說用巳止字是其徵也。或謂,已,巳也,乃以本字為說解。案:此例說,經有之,許君於異部重文有之。(11-761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巳已以三字,篆只一形,隸變為三體。 矣下云語已詞也,汲古初印本已作以。夫以已釋,而字又作以,足徵以已皆之變文,初非巳午字,故史記用以已字者,漢書即用字也。孟子:無以則王之乎?以無已則有一焉證之,知以之即已。又曰:陶以寡,以者,太也。又可知以之即已也,況乎巳部收字,而巳即以為義。說文此類多有之。(中略)與夫巳部衹一已字即用為義者,尤比例之至明者矣。如以巳已為一字,則(中略)午之為啎,必不能強合為一也。(中略)考古圖,鄦子鐘,以用字作,已止用作,與段氏說合。又,毛詩孔疏引詩譜云:子思論詩,於穆不已,仲子曰:於穆不似。或借似為也。說文似作,字從,而讀詳里切,亦可為段氏說證。(11-763) 【要點】: 一、已作以,以以為義; 廣雅釋言,子,巳似也。〔轉注〕按:此字引申為止,猶息也、定也、靜也。故反巳為,古巳同讀,經傳止息之義皆當作此巳字。巳者止也,者用也、行也。(11-763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巳以字同讀,而經傳止息之義都作巳字。 已巳無兩字 漢書以字皆作,顏師古曰:,古以字。是也。(中略)自孔龢碑,臣以為如變作以。又,可已即去,復變為已。然曰事已即去,則是事終已而去之意,固即巳午之巳,非變用之,為已也。堯碑(中略)楊著碑(中略),始變以作已。蓋以已音近,因借用之,非與已午之已有兩字,亦非以訓用之字可作已,此借用之,非正字也。(中略)今就班固漢書、許慎說文,及永康以前漢碑文之,猶可知巳午之巳即終已之已,與以字義不相通,借用之則可耳。曰:何以明巳午之巳即終已之已也?曰:史記律書(中略)漢書律歷志(中略)淮南子天文(中略)風俗通祀典(中略)釋名釋天,(中略)是漢魏通儒皆以巳午之巳取終已為義,不獨說文陽氣已出陰氣已藏為可據也。(中略)今欲以巳午之巳與終已之已分為二字,則未申二字能與未然之未、重申之申別為二字乎?(中略)自唐人失音訓之學,廣韻始分為二字,曰已止也、甚也;又曰巳辰名(中略)。又曰:子以辰巳之巳即終已之已,則辰巳之字讀如祀音,今終已之字亦將讀如祀音乎?抑辰巳字亦讀如以音乎?曰:古人方音不同,故有一字而數音者,非其音異而點畫訓詁亦異也。古已祀音本相近。詩維天之命,正義引云:子思弟子於穆不祀,此可知子思當時已讀為詳里切,如今祀音,故仲子遂以為不似,毛氏亦以已似祀本音同借之字,故從其說而不用其字。今讀於穆近已為以音者有其義失聲也,推此則易損卦已事遄往,虞仲翔讀為祀事遄往,云祀祭祀,亦以已祀為借之證也。曰:何以知巳午之巳古亦讀如祀音乎?曰:毛詩有之矣。似續妣祖,傳云似,嗣也。箋云似讀如巳午之巳。毛詩以似嗣音訓相生訓似為嗣,箋以為音同借,故訓為已。鄭改其義非改其音,故知巳午之巳亦讀如祀音也。(11-764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已巳一字。 胎得聲于,古音亦可如胎,三字(已胎)無異。已皆初文,胎後出也。(11-764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已以字為初文,胎字是後出字。 巳即胎字,反巳為,形少異而同。(中略)胎得聲于,古音巳本如胎。(中略)明巳胎嗣本一文衍為數,相孳乳其體,篆多巳之音,別如里。考工記,里為式即已為式,是其例也。(11-765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巳胎嗣本是一文衍為數形、數義、數音,而篆多巳之音。 古讀辰巳之巳,同已然之已,以已然釋巳,顧野王說:不易字之例。(11-767) 【要點】:以上辨巳已字讀同。 按:辰巳之巳與已止之已,古音同而字不同。已止之已與所以之以本同字。篆文辰巳字作,已止字則作,隸作,又省作已,又作以作作似,實一字也(字在偏旁,隸又作,台矣允等字之)。檀弓鄭注云:以與已字本同(經傳已止字作以者,見檀弓及石經論語。白帖引詩,所以字作已者,見內則、論語、釋文及漢碑多矣),已止與所以同字,與辰巳不同字,又與人己之己篆作者亦異(楷書辰巳字當閉口有鉤,人己字當開口無鉤,已止字當開口有鉤,今人但以閉口、開口、半開口別之),辰巳之巳雖有已也之訓,而不得即以為己止之已,與未字相對。況巳訓已也,乃以同音為釋,(中略)明明是兩字非一字,若一字,則其訓不可解矣。辰巳之巳,今讀如祀,不讀如從母去聲之自。(11-767) 【要點】: 一、辨巳已古音同、字不同──二字非一字; 【綜述】:以上大略有二,即巳已同字說,如:《句讀》、《小學答問》、《讀書雜釋》等;巳已非一字說,如:《釋例》、《廣義校訂》等,認為已以同字,非巳已同字。而其糾葛是,不管巳已是不是同字,因為巳和已同讀或聲相近,有同音或近音假借現像,以及同音為訓之實,所以巳字常被借作已字,巳也訓作已。 四、總述己已巳三字分合概略 從以上就己已巳三字撮取各文字大家要略來看,己字和巳已不相涉,大概沒有問題。而巳已字的糾葛,又牽扯上以、似、台、胎等字,則是千頭萬緒,各家自逞其說,莫衷一是。而大略是:巳已同字非同字之辨。不過二字大概可以確定的是古同音或音近。因此巳作已,於文字訓詁上是同音或近音假借之例,那麼不管「巳作已」或「已作巳」都不違訓詁之例。 注: [01] 引文以(冊-頁)標示出處,例:(11-763),表示引文出處在冊11,頁763(本文取例於鼎文版《說文解字詁林》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