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(EBTI)簡介(五)三、EBTI 會議內容簡介
由上述的場次分配,可知大部分的資料與計畫都是歷屆計畫的延續,因篇幅有限,因此有關的研究與計畫,請參考筆者於前幾期電子報中的介紹,再此不再綴述,本文只以新加的計畫或不同與往屆的項目作解說。 首先要特別介紹的是,今年首度加入這次研討會的日本SAT組織,SAT是由日本全國各大學組成的佛典輸入團體,目前正建立一「大正新修大藏經原典資料庫」(http://www.l.u-tokyo.ac.jp/~sat/big-5/index.html)。三場以SAT為主導的演講分別為
Dr. Kosei Ishii (石井公成) 的 "Using XML for Dunhuang Manuscripts Database"
及 Mr. Shigeki Moro (師茂樹) 的 "On the Missing-Characters (GAIJI) of the Taisho
Tripitak Text Database Published by SAT" 及 Mr. Tokio Furuya (古家時雄) 的
"The Activities of the Mojikyo Font Center (MFC)",會中對日本近年來藏經處理與缺字處理的進展作詳盡的解說,同時也說明他們已經採用XML處理文獻與缺字的技術,且「今昔文字鏡」
(Mojikyo)
所造的八萬多個漢字是可以自由使用,而其所造的漢字還在陸續的發展與擴大中。日本SAT雖然現在是使用
JIS code,但計畫將改用 Unicode,因為在他們目前鍵入大約 70
種電子出版品總字數超過六百萬字,而其中有15,000字無法以 JIS輸入,有1,300字無法以Unicode
輸入。其缺字部份目前擬以「今昔文字鏡」(Mojikyo Font Center,
http://www.mojikyo.gr.jp)
所提供八萬多字的網上免費下載的字型來處理缺字的問題。會中Dr.
Ishii 與 Mr. Moro並多次表示日本SAT與台灣CBETA締結姊妹會的誠意,相信中日雙方電子佛典的計畫與工作,將會因此進入新紀元。 不同於往年的EBTI會議,今年台灣佛典電子化的部份特別熱絡。每年都與會的台大佛學研究中心,今年特別引進並協辦本次EBTI會議,且在這次幾項的台灣計畫中可以看出其影響,可知其在台灣佛典電子化的先導地位與重要性。台灣參與此次EBTI的報告共有六項: 1. Bhikkhu Humin (釋惠敏) 的 "CBETA and Taisho Tripitaka Project" 惠敏法師的這場展示,是國內首次正式對國際發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(CBETA, http://www.cbeta.org/) 的成果,對於CBETA 的成果與作業方式,得到很多與會專家學者的肯定與讚美,同時確認CBETA的作業方式與方針是正確的,可說本場的發表是台灣佛典電子化在國際上一重要的里程碑。 2. Houguan Shih (釋厚觀) 的 "The Searching Functions of Ven. Yin-shunhang CD" 除了藏經電子化的工作外,厚觀法師與廣淨法師的「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」(http://www.yinshun.org.tw) 光碟展示,同時也讓國外的專家學者認識到我們佛典電子化的多面性,也可藉此機會讓國外學者對導師著作有進一步的瞭解,可說是一很好的示範。 3. Jimmy Chang (張景全) 的 "The Demonstration of Vajracchedika-sutra CD" 張景全先生的金剛經光碟展示,讓大家明瞭藏經的電子化,不但是文字的處理,還可以有各種功能的連接與運用,譬如電子字典的查閱,梵唄等功能的運用,藉此展示讓國際間瞭解漢文藏經電子化的多面性。 4. Chin-Tsung Yang (楊錦聰) 的 "Buddhist Music and Wind Records" 會中並特別安插了風潮有聲公司楊錦聰先生,就其所收集的各種佛教音樂做簡介,由於現場有音樂的展示,因此引起很多與會人士的興趣,並對佛教音樂的多種風貌有進一步的認識。此展示可謂是除了佛教文字、圖像電子化之外,另一種多媒體的呈現與展示。 5. Christian Wittern (維習安) 的 "Knots in the Net: Steps to Standardization of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s" 維習安以CBETA 的實際作業經驗,解說「CBETA 電子佛典」如何運用TEI 標準,及 CBETA 如何解決各種問題與困難,並介紹CBETA如何藉TEI以完成首期的工作,將來期能達到電子佛典標準化與國際化的各項準備。維博士的這場演說得到很多的回饋與迴響,並對台灣採取TEI 準則給予許多的讚賞與鼓勵。 6. Aming Tu (杜正民) 的 "Buddhist Studies Information Network Project" 筆者除了介紹台灣佛典電子化的現況外,並對將來或即將進行的各項計畫作一簡介,讓國內外人士瞭解台灣電子化的近況與發展情形,譬如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與中華佛研所大型「佛學資料庫」的建構、台灣大學楊惠南教授的「台灣佛教史料電子化」、台大佛學研究中心「網路資料庫」的擴建計畫、「CBETA電子佛典」學術版的研發,及如何培訓台灣新生代參與佛典電子化的工作,並就在台灣成立「佛學與資訊」系所的可能等種種願景,讓國外學者專家得知台灣佛典電子化的蓬勃狀況。 至於藏文、梵文、巴利文、吐火羅文與俗語等佛典電子化工作,也都與往年一樣持續平穩的發展中。於會中並得知有些團體已經解決不同經典語文跨平台的問題,將來查閱單種語言的經文,即可同時比對其他經典語文的時代,應該是指日可待了。其他電子工具書類如藏文佛教字典、藏文佛學電子工具書、東亞佛教名相辭典等計畫,也提供了很好的應用工具。同時,大英博物館的敦煌計畫、俄羅斯及布里雅特(Buryatia) 的藏文及蒙古文手稿,聖彼得堡的藏文電子目錄 (ACIP) 等大量佛學書目的出現與檔案資料庫 (archives) 的建立,將提供佛學研究新的資料與文獻。關於EBTI各場次的大要僅介紹至此,其他有關資料請查閱EBTI 台灣網站 (http://ccbs.ntu.edu.tw/EBTI/),可藉此連結到國外其他各項計畫,以深入暸解世界佛典電子化的實際狀況。 最後,在EBTI的會務會議中,筆者被選為EBTI 的台灣地區代表,維習安則為EBTI編輯委員,但是由於恆清法師與惠敏法師的謙辭,EBTI 雙主席的席位,目前除了韓國海印寺宗林法師外,另一位置還是懸缺中。此外,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於一月19日於開幕致詞中,對台灣佛典電子化作了一簡介說明,讓國內外人士對台灣佛典電子化有較清晰的瞭解。並於當天中午以素食宴請所有與會的各國代表,得到很好的回應,法鼓山並支援近百位義工菩薩參與大會的服務工作,加上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事先的詳細規劃與現場作業,使得全場的會議可說是臻至完美。就如最後閉幕典禮中EBTI 創辦人 Dr. Lewis Lancaster 所說的「如何使2000年在柏克萊舉行的聯合會議,超越這次在台灣舉辦的盛會,將會是他未來這一年最頭痛的問題。」 |